隨著各個省份對重金屬出臺了相關的防控工作,重金屬又推上了臺面上,其中電鍍行業是重點提到的行業之一,排放的廢水也是很典型的重金屬廢水,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污染物:銅、鎳、鉻等。
某電鍍企業的廢水量是500m3/d,分為了含鎳廢水、含銅廢水、含鉻廢水、前處理廢水以及一般清洗廢水。其中重金屬就有鎳、銅、鉻,濃度分別為68mg/L、197mg/L和234mg/L,是超過了排放指標的數十倍,甚至是上百倍,是防控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而電鍍生產過程會用到很多添加劑,進而形成了絡合重金屬污染物(絡合銅和絡合鎳等),比原本的重金屬污染物更難去除,造成處理的難度更大。
因此,在該案例當中會根據電鍍廢水水質的不同,進行分質、分流處理,對不同污染物采取針對性的工藝進行去除。喜歡的話,可以點贊,關注,收藏。
含鉻廢水先經過調節池的作用,均衡其的水質與水量,再將其內的六價鉻污染物進行還原,成為3價鉻,再進入混凝池和沉淀池,將其鉻離子以沉淀的形式進行除去。運用到的工藝有氧化還原法和混凝沉淀法。
含鎳廢水先進入調節池,進行均衡水質和水量,再通過破絡處理,后續再對鎳離子進行混凝沉淀處理。
而含銅廢水跟含鎳廢水的處理方法一致,先進行破絡處理再沉淀去除。在該案例當中化學沉淀法是其運用的主要工藝,也是很多電鍍企業所選擇的工藝,其具有簡單、成熟以及投資低等特點,但是會產生相應的污泥,需要對其二次處理。
它是指將化學沉淀劑(硫化物、氫氧化物等)加入重金屬廢水中,重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溶解化合物而形成沉淀,再經過濾、離心等方法分離出沉淀物過程。
而實際上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只是前面的處理工藝,后續還需要生物處理和深度處理的作用,達到可回用標準,減少重金屬廢水的排放。